在歐盟與美國的一致反對聲中,義大利加入了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不同於之前加入的其他國家,義大利是G7中首個加入的已開發經濟體,也是歐盟會員國中,首個加入「帶路計畫」的創始會員國與核心成員國。在此同時,歐盟對中國的政策出現了本質性的改變,近日公布對中國新策略的10點聲明中,表明雙方由過去的合作夥伴關係轉變為「經濟上的競爭者」與「治理模式上的系統性對手」。義大利與歐盟官方在對中國立場上的南轅北轍,引發歐盟內部擔心義大利將成為中國利用帶路計畫打入歐盟核心區的軟肋。
義大利與歐盟吹起不同調是一件不尋常的事。與英國及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義大利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長期以來一直是歐洲統合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在6個創始會員國中,她與德國參與歐洲統合皆與其必須重建二次戰後身為戰敗國所面臨的受創的國家認同有關。因為重建後的國家認同揉合了歐洲認同,在3大創始會員國中,她與德國均較法國更為支持歐洲統合,認真參與每一次歐盟統合的深化,也是歐盟會員國中,唯一為了達到加入歐元的財政門檻而開徵歐元稅的國家。
那麼義大利今日獨樹於歐盟一格的舉動所為何來?表面上來看,這是義大利民粹聯合政府中其五星運動黨意識形態執政下的結果。但令人不解的是:身為全球7大經濟體的義大利為何需要中國的注資才能興建基礎建設?深究原因,仍與其20年來經濟成長停滯而財政能力又受到歐元區奉行財政撙節政策的約束,造成該國必須仰賴外資興建基礎建設。義大利媒體人Lucio arracciolo如此捍衛此一決定的正當性:「我們有權利為停滯的經濟引進活水」。
義大利的經濟停滯了多久?據歐盟估計,2018年義大利的經濟成長率為1%、2019為0.2%、2020年為0.8%。事實上早在歐債危機發生前,義大利就已飽嘗低經濟成長之苦,15年來,其長期經濟成長率平均僅有0.75%。低經濟成長率使得民間消費不振,失業率超過10%,居高不下。義大利有1/10的人口是活在所謂的貧窮線之下。參與歐元20年,她的經濟也經歷了失落的20年。
在這樣的背景下,義大利的民粹政黨以增加年金福利、實施窮人最低基本收入等刺激經濟成長的政見取得執政。上台後的預算案卻因兌現政見將導致該國財政赤字增加,會違反歐元區的撙節政策而遭到歐盟執委會的反對。但事實上,義大利新預算案的政府赤字預估僅占其GDP的2.4%,仍低於財政公約所規定的3%上限。同時,義大利也並非是歐元區政府赤字最嚴重者,法國與西班牙均有更嚴重的赤字問題。歐盟的反應因此被義大利民粹政府批評為雙重標準。
參與歐元的義大利在失去貨幣政策作為刺激經濟成長的工具後,經濟低迷所需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復又受到歐盟財政撙節的制約。長年來,歐盟對義大利低經濟成長所衍生的政治、社會問題置之不問。今日在義大利決定接受中國高達200億歐元的投資之際,歐盟應反躬自省:是誰把義大利推向了一帶一路的懷抱?
本文刊登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190324002515-26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