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結束,代表著歐盟執政團隊換屆的開始。當德、法兩國領袖為下屆該由誰出任歐盟執委會主席,進行談判角力之際,該檢視的是,過去近五年時間,現任容克執委會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
歐盟執委會執行與起草歐盟法案,是掌握歐盟日常運作的政治機器,廿八個會員國的國內立法已有超過八成是來自歐盟法規,並統一代表所有會員國進行對外經貿談判,其影響力之大與廣,不言可喻,執委會主席因此被視為是所謂的「歐盟總理」。
容克於二○一四年歐洲議會選舉後,出任執委會主席。當時選舉結果對歐洲統合來說,是一次地震級結果;反歐盟、反布魯塞爾建制的民粹右翼政黨首次強勢崛起,成為歐盟的第三大政治勢力。容克在此政治氣候下就任,他以提振就業作為施政首要項目,提出三一五○億歐元(所謂的「容克基金」)投入歐盟基礎建設,同時亦提出「社會歐洲」概念,訴求社會對話,要推動公平的、多數人感受得到的經濟成長(所謂的「內聚式成長模式」),以彌補過去在歐債危機中,因為承受財政撙節成本而在選舉中投向民粹右翼政黨的中下階層選民。
近五年過去了,容克主政下的歐盟,民粹右翼政黨沒有因此式微,反而更加勢壯;經濟沒有變得更為內聚,社會反而變得更為分化(如以剛揭曉的選舉結果來看)。就前者而言,近五年來,民粹右翼政黨得票數在歐盟主要會員國不斷成長:在德國,AFD首次取得國會席次;在法國,國民陣線打入總統大選第二輪;在義大利,北方聯盟首次取得聯合執政權。民粹右翼政黨最令人驚訝的「成就」,則是推動英國脫歐成功。此類政黨得以在歐盟前四大經濟體成功,不能不說是執委會在經濟與難民議題治理上的雙失敗。
再就社會經濟言,儘管歐盟經濟數據持續出現好轉,境內貧富差距卻在擴大中。根據世界銀行二○一九年數據顯示,過去十五年來,歐盟境內的貧富差距上升七十%,容克任內亦無力扭轉此趨勢。「容克基金」同時被批評是有利大企業,未能減少經濟不公,反而擴大差距;其分配的有效性亦令人質疑,否則義大利投向一帶一路的決定就變得難以理解。
容克本人一度深陷避稅天堂的指控中。他於擔任盧森堡財政部長任內,對跨國企業提供的優惠稅制,被批評是帶頭創造歐盟成為避稅天堂「禍首」之一。盧森堡並非歐盟賦稅最低國家,但未能處理歐盟境內逃稅與避稅問題,是容克在執委會主席任內無法逃避的責任。
剛揭曉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果,沒有出現原本令人擔心的「川普的歐洲孿生兄弟」,讓即將離任的容克執委會躲過難堪的局面。但若以其所設定「更內聚的經濟、更團結的歐洲」此兩項施政目標來看,容克執委會明顯是未達標的。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民意論壇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84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