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 歐元二十歲,歐洲人幸福嗎?

媒體評論

2019年元旦是歐元創建滿20周年。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問世,當時11個歐盟會員國決定放棄本國貨幣,同意建立起彼此間的貨幣聯盟,採行共同貨幣歐元,並將貨幣主權移交歐洲央行。這是人類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貨幣聯盟實驗,被視為是自布列敦森林協定瓦解以來,全球金融體制上最重要的事件。20年間,歐元取得全球第2大國際貨幣的地位,歐元區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也建立起先進國家中最大的貿易集團。

回顧它的發展,歐元度過了相對平穩的第1個10年,在進入第2個10年的初始,即遭遇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債危機係由外部因素─全球金融風暴所引發,但歐盟領導人,主要是德國,初期對危機的不作為與慢作為的處理方式,使得此一危機從局部性轉為全面性,從歐元區的邊緣經濟體擴散到核心經濟體。其後在國際壓力被迫積極處理危機之後,其所採行的危機管理方式卻不是將歐元區的結構性缺陷─欠缺財政資源共享聯盟─這最後一哩路完備起來,而是採頭痛醫頭、見樹不見林的治標途徑,強制歐元成員國一體適用財政撙節規約。

財政撙節短期內恢復了市場信心,落實在百姓生活中卻是年金與社會津貼的削減與公共服務品質,從教育、醫療、警察到交通的急速惡化。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歐債危機所帶來的高失業率,部分會員國相繼推動的勞動市場改革,固然有效降低了歐元區的失業率,使其回到了危機前的水準,卻也同時創造出了低薪部門,與「失業貧窮」、「就業也貧窮」的雙貧窮現象,更不用說這些改革所引起的多次大規模示威所帶來的市場不安與社會成本。

歐洲議會在一份報告中曾如此評論歐債危機的處理方式:歐盟領導人處理金融海嘯的方式最終「造成了社會海嘯」,伴隨社會海嘯而來的政治海嘯因此也就變得可以理解。自2014年起,反歐盟、反主流政黨與建制的民粹極右派政黨在歐債危機後的首場歐洲議會選舉中,強勢崛起成為歐盟政治中第3大力量,在歐盟主要大國的法國與英國,甚至囊括最高選票成為第1大黨。自此之後,極右派政黨所領導的反歐、疑歐力量在各國的大選中持續成長不墜,並進而在2016年英國的公投中出現了脫歐的結果,在2017年甚至擴散到原本支持歐盟最力的創始會員國─義大利,導致了該國民粹右翼與左翼政黨─北方聯盟與五星運動,得以在二戰後首次聯合執政。

對生活在歐元區的歐洲選民而言,歐元在國際市場中所取得的耀眼地位並不足以補償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辛苦與失去。歐元創建20周年了,在許多慶祝活動展開之際,歐洲領導人該認真思考的是:它究竟為歐洲尋常百姓帶來更好還是更糟生活?對歐洲統合所追求的歐洲和平與繁榮,究竟是增進了還是減少了?


本文刊登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101000570-26010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