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 輸家選民 造就韓流川普

媒體評論

台美兩地近來的選舉引發關注與熱議,前者是意外出現的韓流會不會改變鐵板綠的高雄?後者是川普主義會不會受到約制?

對於韓流現象,一個普遍的看法認為,韓流得以興起與他誠實直白的語言、自然不矯情的人格特質,透過網路媒體時代的催化行銷,達到了量變轉成質變的選舉效果。這些確實都是重要因素,該繼續問的是:韓流的訴求打動了誰?哪種類型的選民埋單?「又老又窮」與「北漂」無疑是最主要的客群。

高雄廿年來人口持續外流的事實,從國內主政者的角度而言,其實是難以理解的。過去廿年中,在民進黨執政年代,高雄是中央資源關愛的最多的縣市。在國民黨執政年代,高雄也同樣因肩負反清復明的任務而備受資源與財政上的厚待。因此國內的分配政治無法解釋它為何變得又老又窮,北漂持續一代接著一代。

從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來看,過去廿年是全球化變遷最快速的時代,而高雄在這一波全球化的浪潮中,沒有出現所謂的「贏家產業」,撐起高雄的區域經濟,而原有的重工業產業優勢,則在全球化的競爭下,被後進者追上與超越。

反觀台中市,在這廿年中建立起的精密機械工業園區,以數十家隱形冠軍的中小企業,受益於全球化競爭的市場擴大商機,提供成長性的就業基本盤,帶動整個地區經濟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就業生態鏈,造就台中人口得以因就業機會而持續成長,並於去年超越高雄成為全台第二大城市。

就此意義觀察,韓流的支持者與川普的支持者來自選舉市場中的同一光譜:俱是所謂全球化下的輸家選民。這些鏽帶區選民對經濟現狀的無力、不滿與拒絕,使得他們渴望(也極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從非傳統、非建制派的候選人的出線,改變他們的經濟困境,找回他們的經濟未來。

對於這群抱持最後一搏的經濟理性選民而言,候選人在道德上是否完美、言語上是否得體、政治顏色上是否正確,都是次要,重要的是他的訴求是否真的能打破選民個人的經濟困境、改變不利的經濟現狀?以及他所呈現出的人格特質是否能被相信他能說到做到?能言行一致?

從川普上任後主打的一連串反全球化的政策,以及剛揭曉的美國期中選舉結果來看(對川普而言並不是太差的結果),支持他的全球化輸家選民確實感覺到期待被滿足,看到經濟現狀有在改變的證據。

四年前在民意論壇,筆者曾經寫過「全球貧窮革命 青年世代怨恨投票」一文,說明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分配正義日益惡化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四年過去了,政黨輪替了,全球化贏家與輸家選民的分配正義問題不但未解,反趨嚴重,民粹政治因此從個別走向全面,從區域性變成全球性的現象,這是經濟與金融全球化所造就出的政治全球化現象。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民意論壇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346991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