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學歐盟莫內講座教授羅至美表示,預期過去30年以經濟掛帥的全球化商業模式,高成長、低通膨時代將一去不返,世界經濟最大問題還是地緣政治,亞太地區將是全球最大地緣風險區。
羅至美指出,本次美國期中選舉是50年來史上第二高的投票率,川普熱退潮,民主黨選得比預期好,打破過去期中選舉執政黨一定敗選的常規,顯示出選民除了關心經濟議題如通膨等,也聚焦切身議題像是墮胎法案等。
在中國大陸方面,中共二十大後象徵更集權的政治與經濟控制,改革開放出現拐點,過去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經濟起飛,成為全球成長引擎,如今習經濟學是所謂的共同富裕,加上防疫清零,私人投資退潮;外部面臨美中貿易戰,被迫走供應鏈自主。
以共同富裕矯正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貧富不均擴大問題是正確診斷;但將私有企業變為國有,卻不是解決貧富不均正確解答。共同富裕,會不會變成共同不富裕?需關注清零政策何時鬆綁、內循環拉動的經濟成長何時及如何啟動。中國大陸經濟好,不只對台灣好,對全球經濟也好。
羅至美認為,世界經濟最大問題還是地緣政治,俄烏戰爭預期不會長期化,歐洲地緣政治雷區會消除,這場戰爭除了交戰國外,受損最多就是歐盟。歐盟從原先強勁的疫後復甦急速墜入經濟衰退風險中,現階段歐洲面臨到三難局面:能源危機、氣候危機以及民主危機,三項危機難以三者兼顧,最多只能兼顧兩者。
歐洲短期政治及經濟震盪,中長期轉型陣痛期,在能源、半導體、鋼鐵等物資須培養供應鏈自主,貿易策略不再以全球化為先,而是以達成戰略自主為目的。
美中互相對峙下,亞太成為全球最大地緣風險區,印太地區地雷會是一個長期的新常態,常態化的冷戰對全球經濟發展非好消息,全球經濟體走向三環體系,歐系、美系、中系自主供應鏈,儘管不符合商業效益,但符合地緣政治利益,預期美中形成的新冷戰會持續,且加深、加大。
本報本文刊登於聯合報民意論壇